12月17日,罗山县庙仙乡林道静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内,工人正忙着把一袋袋打包好稻米往车上装,仓库内整齐堆放着加工好的稻虾米。近日,基地又接到了7万斤稻米订单,组织工人加班加点地加工、包装,这几天将全部发送到客户手中。
作为农业大乡,水稻是庙仙乡的主要种植农作物,如何推动水稻提质增优,赋予农耕文化“新内涵”,近年来,庙仙乡盘活资源优势,逐步探索一条“稻渔共作”的生态“稻”路,通过推广普及绿色健康种养技术,建成了5000余亩的“十里稻香”示范产业带,让“稻香”保住“原生态”。
经过多年的发展,庙仙乡稻虾米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20万斤,有了5公斤、10公斤等多种样式的真空包装。该乡注册的“林稻静”牌虾稻香米,米粒饱满,晶莹剔透,香味悠长,口感良好,深受消费者青睐。稻渔产品多次亮相上海农博会、盱眙国际龙虾节等大型展台,搭乘“农村电商”的快车、物流快递销往全国各地,年创利润960余万元,成为活跃经济、农民增收的新引擎。“种的信阳市农科院推荐的晚稻,用的石山口水库的水,没有农药化肥,稻米安全、好吃、健康,是绿色食品,就是要让消费者吃着放心。”基地负责人陈广兵说。
“老风味”的“新诱惑”。板鸭是庙仙乡的重要特产之一,制作工艺由来已久,过年时几乎每家都要备上几只当年货。一般选用3—4斤的麻鸭,制作时以熟盐、茴香、八角腌制入味,成品后每只重约800克左右,形如桃状,无“天窗”,色泽白润,肉质细嫩,尾油丰满,营养丰富,是居家食用、馈赠朋友之上品。鸭爪、鸭翅、鸭头俗称“外五件”,食之更为鲜美。
现如今,老传统中也融入了新科技,稻鸭共生又为庙仙人多了一条生财之“稻”,每年冬月、腊月间能制作近8万只板鸭,逐步形成一定规模。精心挑选优质品种小麻鸭,按适合数量、按比例放入稻田中喂养,鸭子增肥快肉质更细腻,田间除草除虫效果好,实现了资源的同步优化,互补互促,节约了人工成本和资金投入,达到“一田双收、稳量增效、稻鸭双赢、生态环保”等综合效应。
据了解,板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。具有生津开胃、促进新陈代谢、祛寒降压健身的功效。稻香米配上腊板鸭,吃起来更“得劲”。“欢迎广大朋友来庙仙品鉴,厨师现场为您展示板鸭的炖汤、清蒸等食用方法,购买时还可为您按需求订制包装,定会让您满意。”庙仙乡诚邀请八方来客,把安全、可口的食品端到更多人的餐桌上。
截至目前,该乡已发展稻渔共作2.1万亩,培育千亩以上示范基地2个,已形成稻虾、稻鳖、稻鳝、稻鸭等多元化种养模式,生态产业的“稻”路越走越宽。(郝昱玮 彭莹莹 何铸)
关于我们| 客服中心| 广告服务| 建站服务| 联系我们
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-20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。